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建設 >> 學科簡介 >> 正文
動物應激與疾病方向簡介
一、學科方向
動物應激與疾病方向以慢性炎癥及癌癥為研究對象,以表觀遺傳調控機制、腫瘤免疫治療和神經調控機制為側重點,開展免疫應激性疾病的基礎應用型研究。經過幾年的建設發展主要形成了以下三個子研究方向:(1)慢性炎癥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觀遺傳學研究,主要對中樞免疫耐受形成機制中T細胞“陰性選擇”過程,針對胸腺上皮細胞特有的“異位基因表達”功能,從非編碼RNA和DNA甲基化調控角度進行分子機制研究;(2)腫瘤早期診斷及免疫治療研究,主要以外泌體miRNA高靈敏度高特異性檢測平臺為技術特色,開發肺癌的非侵入性液體活檢診斷手段,通過研究自噬抑制劑氯喹對腫瘤免疫治療的影響,為自噬抑制劑和肺癌腫瘤免疫聯合治療提供轉化醫學依據,并進行肺癌腫瘤疫苗的研發;(3)應激性胃潰瘍的中樞調控機制及其防治研究,主要研究延髓的胃腸初級中樞迷走神經背核和疑核中硫化氫對應激狀態下胃粘膜,胃運動和胃酸分泌的作用,以闡明應激導致胃機能紊亂中的神經系統調控機制。
二、學科隊伍
學科研究隊伍不斷優化,現有圍繞學科方向,積極引進優秀人才。我院重視學科梯隊人才建設,逐步建立了一支學歷層次高、年齡及學科結構較為合理的教師隊伍。現有生物學科專任教師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博士10人;碩士生導師3人,從海外引進高層次人才2人。
三、科研平臺
動物應激與疾病實驗室為齊魯師范學院重點實驗室,現擁有140平米科研實驗室和120平米實驗動物中心,建有分子診斷、表觀遺傳學、神經生理學、腫瘤免疫四個研究平臺,設備總資產240余萬元。包括超高速離心機,冰凍切片機,體視顯微鏡,梯度PCR儀,超微量分光光度計,超微量核酸熒光定量儀,細胞熒光顯微分析儀,細胞計數儀,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養箱等大型科研設備。建立了10萬級無菌且維持負壓的P2生物安全實驗室,可以處理醫院來源的生物樣本以及進行細胞無菌培養,并建立了萬級無菌的SPF級動物房。
四、科研團隊
現建有“應激性疾病的機理及其防治”校級人才科研團隊,具體團隊成員組成見下表。
應激性疾病的機理及其防治團隊 |
||||||
研究方向名稱 |
姓 名 |
出生 年月 |
最后學歷 (學位) |
專業技 術職務 |
碩士生導師 |
|
慢性炎癥分子診斷與表觀遺傳調控機制研究 |
吳幗英 |
1977.07 |
博士 |
教授 |
山東師范大學 |
|
李金金 |
1987.01 |
博士 |
講師 |
|||
劉倩 |
1982.01 |
碩士 |
高級實驗師 |
|||
于聰 |
1986.10 |
博士 |
講師 |
|||
朱睿斌 |
1984.06 |
博士 |
講師 |
|||
應激性胃潰瘍的中樞調控機制及其防治研究 |
孫洪兆 |
1978.12 |
博士 |
教授 |
山東師范大學 |
|
王玢 |
1962.11. |
博士 |
教授 |
|||
蔡元麗 |
1976.02 |
博士 |
副教授 |
|||
史遠 |
1981.11 |
碩士 |
副教授 |
山東師范大學 |
||
楊曉蕾 |
1984.07 |
碩士 |
講師 |
|||
腫瘤早期診斷及免疫治療研究 |
席廣民 |
1979.01 |
博士 |
副教授 |
||
張才波 |
1980.01 |
博士 |
副教授 |
|||
王藝雅 |
1990.04 |
博士 |
講師 |
|||
五、科研項目
動物應激與疾病實驗室承擔國家自然基金1項和省廳級及校級科研項目14項,累計科研經費逾137萬元,主要科研項目如下所示。
項目名稱 |
項 目 來 源 |
起止時間 |
經費 (萬元) |
負責人 |
胸腺上皮細胞中異位基因表達的DNA甲基化調控機制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 |
2018.01-2020.12 |
48 |
吳幗英 |
體液miRNA在小兒過敏性哮喘早期診斷中的應用研究 |
山東省教育廳科研發展計劃 |
2015.07-2018.06 |
7.15 |
吳幗英 |
大鼠迷走神經背核和疑核中硫化氫對胃機能的調控機制研究 |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
2015.08-2017.08 |
3 |
孫洪兆 |
大鼠迷走背核和疑核中硫化氫對應激性胃潰瘍的調控機制研究 |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
2019.07-2022.06 |
20 |
孫洪兆 |
大鼠迷走背核、疑核中硫化氫在束縛-浸水應激致胃機能紊亂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 |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
2011.12-2014.12 |
3 |
孫洪兆 |
大鼠疑核中硫化氫在應激致胃機能紊亂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 |
山東省教育廳科研發展計劃 |
2011.09-2014.08 |
6.75 |
孫洪兆 |
survivin基因在紫杉醇誘導自噬過程中的作用研究 |
山東省教育廳科研發展計劃 |
2014.01-2017.12 |
1 |
席廣民 |
自噬在前列腺癌發生及治療中的作用研究 |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
2013.01-2017.12 |
3 |
席廣民 |
六、科研團隊
生物學學科業已形成了明確的研究定位和目標,制定了較為成熟的研究策略和規劃,積累了充足的研究材料和資源,并在細胞壁形成機理、植物器官大小調控及植物環境應答機制、動物應激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克隆到多個重要的生物質累積調控基因,在Plant Cell, PLoS Genetics, Plant Physiology, Plant Jour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國際著名雜志上發表論文10余篇,獲各級科研成果獎10余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2項。主要科研成果如下所示:
成 果 名 稱 |
作 者 |
期刊、發表時間 |
署名 次序 |
Effect of exogenous hydrogen sulfide on gastric acid secretion |
孫洪兆 |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16 |
1 |
DNA methylation profile of Aire-deficient mouse medullary thymic epithelial cells |
吳幗英 |
BMC Immunology, 2012 |
1 |
Targeting autophagy augments the activity of DHA-E3 to overcome p-gp mediated multi-drug resistance |
席廣民 |
Biomed Pharmacother,2016 |
1 |
Lack of interferon-γ receptor results in a microenvironment favorable for intestinal tumorigenesis |
張才波 |
Oncotarget,2016 |
1 |
Role of hydrogen sulfide within the dorsal motor nucleus of the vagus in the control of gastric function in rats |
孫洪兆 |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5 |
1 |
Hydrogen sulfide attenuates gastric mucosal injury induced by restraint water-immersion stress via activation of K(ATP) channel |
孫洪兆 |
Annals of anatomy-anatomischer anzeiger,2014 |
1 |
Microinjection of l-glutamate into the nucleus ambiguus partially inhibits gastric motility through the NMDA receptor - nitric oxide pathway |
孫洪兆 |
Can J Physiol Pharmacol.2014 |
1 |
The WD40 Domain of HIRA Is Essential for RI-nucleosome Assembly in Xenopus Egg Extracts. |
朱睿斌 |
Cell Struct Funct 2017 |
1 |
七、建設規劃
建設期內,生物學學科將繼續凝練學科方向,優化科研團隊,培育出省內高水平的學科領軍人才和科研團隊;建立省內先進的生物學研究平臺,在動物應激與疾病方面展開深入研究,以期在關鍵研究環節上取得突破,發表標志性科研論文和專利,為疾病診斷及治療提供新基因、新方法和新理論。經過5年建設周期,力爭到2022年,把“動物應激與疾病”校級重點實驗室建設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把生物學科建設成為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力爭獲批生物學碩士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