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黨團工作 >> 學團工作 >> 正文
“樹”科技興農之“青”春,迎“莓”好生活之“楓”富 ——生命科學學院“青楓”社會實踐服務隊開展科技助農專項行動
為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同學們的回信精神,7月18日至22日,生命科學學院“青楓”社會實踐服務隊由指導老師張宏熙帶隊,深入濟南市章丘區“莓子夢工廠”科技小院開展科技助農社會實踐服務,以“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為主題,為加快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團隊合影
高度重視開新局 凝心聚力細謀劃
生命科學學院高度重視大學生的素質培養和責任擔當,生命科學學院“青楓”社會實踐服務隊作為“2023年全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之鄉村振興‘篤行計劃’專項行動全國示范性團隊”,依托“莓子夢工廠”科技小院作為實踐載體,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培養“自找苦吃”的精神品格,學院黨委書記張海龍、黨委副書記朱廣偉親自現場指導考察,并建立社會實踐基地,鼓勵隊員們結合專業知識,了解民情,服務基層,將青春、科技和服務帶到鄉村基層,在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實踐中增長才干才智,在實踐中磨練意志品質。

圖為學院領導親自到現場指導考察

圖為建立社會實踐基地揭牌儀式
青年深躬入田地 科技興農初成翼
實踐出真知,體驗需力行。“莓子夢工廠”科技小院創始人竇廣磊實地介紹了科技小院的基本狀況、發展歷程、產業前景等,并提出目前“三產”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難題。隊員們經過前期專業培訓和技術指導,深入田間地頭,將實地實踐觀察與思想認識提升有效結合,將所學知識與實地環境相結合,立足學科特色,發揮專業優勢,了解樹莓種植的技術流程、栽培管理要點以及產品加工過程,并就如何提高樹莓的產量和品質、如何增加樹莓產品的附加值等實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促進樹莓產業的良性發展,推動農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

圖為團隊技術顧問曹子誼教授講解樹莓種類、特征并做技術指導

專家指導解疑惑 活學活用促發展
生命科學學院“青楓”社會實踐服務隊把握技術攻堅難題,邀請專家召開科技助農項目推進會。農業技術支撐是前提,農業技術應用是關鍵,濟南市章丘區原科協主席一級調研員董寬、齊魯師范學院合作發展辦公室主任劉勇、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段廣有等專家分別就科技助農項目的技術支持、發展規劃等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現場就樹莓大果產量不穩定、樹莓鮮果保藏時間短等問題進行技術指導,隊員們結合專家給出的建議和經驗及時梳理和總結,為實現精準科技助農打下堅實的基礎,為解決樹莓在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指明了方向,實現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圖為專家和“青楓”社會實踐服務隊進行科技助農項目推進會

了解歷史求真知 調查研究求實際
隊成員們前往城子崖遺址博物館了解當地歷史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并主動開展調查研究,采用線上線下兩種調查并行的方式,深入了解消費者對樹莓產品的認知程度、購買頻率、價格敏感度、品牌認知等方面的情況,幫助了解消費者對樹莓市場的需求和偏好,并創建龍山樹莓種品種數據庫,與國內外樹莓品種數據庫進行對比,為樹莓種植提供有效數據參考,為雜交育種工作提供數據支持,為樹莓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意見,有助于分析當前市場存在的問題和潛在機會,為市場推廣和品牌建設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從而為樹莓產業的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可行建議,幫助當地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

圖為參觀城子崖遺址博物館

圖為隊員們商討創建龍山樹莓品種數據庫
田間采摘初體驗 電商直播助振興
鄉村要振興,人才必先行。懂農業,會電商的新農人愛家鄉,會宣傳,是鄉村振興路上的領頭雁。為使電商助農過程有更切身的體會,隊員們在科技小院呂文浩經理的經理的帶領下分工合作,全程開展體驗式助農直播。直播間內,隊員們隊員們為線上的網友們科普樹莓的營養價值、功能等,團隊技術指導曹子誼教授參與其中,講解園區內樹莓的種類和特征,使網友對樹莓的了解更加深刻。在直播過程中隊員們深刻感受到,農業科技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要結合自身所學為鄉村振興作出貢獻,不斷把“網絡流量”轉化為經濟發展“增量”,示范帶動更多的農民朋友在網上創出“致富路”,為推進鄉村振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圖為“青楓”社會實踐服務隊進行助農直播

圖為隊員們進行深加工產品包裝
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生命科學學院“青楓”社會實踐服務隊在實踐中匯聚青春力量,將時代使命與個人成長熔鑄起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負重托、不辱使命、不懈奮斗,在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中奏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爭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跑出生科學子的最好成績!
初審:張宏熙
復審:朱廣偉
終審:張海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