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美國羅格斯大學董娟教授、底特律醫學中心柏劭春教授來我院做學術報告
2018年7月30日下午,應生命科學學院邀請,美國羅格斯大學瓦克斯曼研究所董娟教授、底特律醫學中心分子診斷室主任柏劭春教授在我院生命科學學科會議室分別作了學術報告。
董娟教授主要研究模式植物擬南芥的氣孔發育,研究的核心領域為植物氣孔細胞的不對稱分裂,相關成果發表在Cell、Developmental Cell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在題為《Highly organized signaling at the plasma membrane in plant development》的報告中,董娟教授重點介紹了BASL基因在細胞不對稱分裂和細胞命運決定中的重要作用。在氣孔細胞分化前, BASL蛋白通過MAPK磷酸化途徑發生磷酸化,并向質膜移動,形成極性分布導致細胞命運決定,分化為氣孔細胞和表皮細胞,一個關鍵的轉錄因子SPCH在BASL基因的下游也參與該過程的發生。此外,董娟教授實驗室通過MS獲得三個BASL結合蛋白(polarity protein phosphotase, PPP),并研究了三個基因在細胞的不對稱分裂中的功能。最后,建立了BASL、PPP、SPCH和YODA協同調控細胞分化的工作模型。董娟教授的報告內容豐富、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在座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受益匪淺。最后老師和同學們對報告中的疑問進行了提問,大家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柏劭春教授帶來了題為《whole genome sequencing in the clinic: are we ready?》的報告。在報告中,柏劭春教授首先梳理了醫學檢測的三個發展階段:核型檢測、染色體陣列檢測和測序檢測。在測序檢測中,全基因組測序(WGS)能夠檢測更多基因組結構變化,在測序深度、覆蓋度、數據分析、費用等多方面,與全外顯子測序(WES)相比,WGS具有較明顯的優勢。此外,柏劭春教授介紹了WGS在美國及國內臨床檢測中的應用現狀,分析了該項技術當下存在的問題以及應用前景。柏劭春教授的報告內容貼近生活、內容生動,引起了參會老師和同學的很大興趣,根據身邊的事情、社會熱點事件提出了問題,與柏教授進行了討論互動,收獲匪淺。
本次報告讓學院師生了解植物學研究和醫學檢測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識和信息,開闊了所有參與者的視野和思路,有利于我院科研、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
院長李師鵬、副院長崔大勇及生科院部分教師、同學共計五十余人參加了此次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