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生命科學學院開展課堂教學示范周活動第二講
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育人主渠道作用,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廣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水平,2022-2023 學年第二學期課堂教學示范周活動第二講于5月22日下午在生命科學學院開展,由徐琛老師主講。校黨委委員、副校長李伯偉,黨委統戰部部長宋新剛出席,校級督導、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高珊及學校部分青年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校級督導、生命科學學院劉倩副教授主持本次公開課。

本次示范課徐琛老師講授內容是《微生物學實驗》中革蘭氏染色。課程利用已建立的“微生物學實驗”省級在線開放課程平臺開展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徐琛老師課前組織學生通過線上網絡課程平臺觀看學習視頻、課件,并完成章節測試。在課上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收集整理課前學生網絡課程學習行為分析和歷屆學生實驗結果匯總,精準分析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脫色這一步驟,并以小組PBL項目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此難點。通過文獻案例反思,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質疑精神,充分挖掘課程的育人元素、思政元素。同時將PDCA(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處理)循環質量管理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融合,基于OBE“突出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原則,以提高實踐課程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關注課程的核心知識結構,既重視認識技能和能力,也重視非認識技能如社會情緒,團隊合作。
在公開課授課結束后,劉倩老師作為校級督導代表進行點評,指出實驗、實踐類課程是理工科專業課程體系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由于它的授課方式和課堂組織形式與理論課差別較大,在推進教學改革創新過程中應該加強重視。徐琛老師的這節課,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學生評價等方面都做出良好示范,能夠體現出對學生多層次能力的培養。在實驗方案的改進設計中,應用了PBL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在實驗的設計和執行的全過程,應用的質量管理方法PDCA循環能夠實現實驗方案的持續改進。徐琛老師通過這種方法使評價標準詳細可執行,貫穿課程的全過程,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形成可視化的度量。這樣的過程性評價形成的課程達成度評價是詳實可靠的,而且有助于教師在反思中發現問題并持續改進。
通過此次活動深化了我院“能力范式”教學改革理念,以課堂為陣地,以公開課為契機,加強課程教學交流與學習,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
撰稿:徐琛 高珊
攝影:陳存
初審:高珊
審核:崔大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