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黨團園地 >> 正文
一堂“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的思政課 ——生命科學學院“青燦”社會實踐服務隊 赴沂南縣進行集中調研
踏沂蒙之鄉,尋紅色印記。為進一步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在觀察實踐中“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2021年7月26日,生命科學學院“青燦”社會實踐服務隊在沂蒙之鄉集結,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紅色足跡”,開啟探尋沂蒙紅色精神。此次之行,“青燦”社會實踐服務隊的隊員們共同聆聽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學習沂蒙精神,共享紅色經典。“青燦”社會實踐服務隊的隊員們整裝待發前往沂南縣界湖街道德勝社區居民委員會參加“沂蒙母親”王換于后代于愛梅老師的座談會。窗外下著淅瀝瀝的小雨,“青燦”隊員們緊跟于愛梅老師漫步沂蒙紅色故事之中。望來路漫漫,且聽于愛梅老師用歷史“系”當下,用初心“系”使命,用革命先輩“系”新時代青年,培養隊員們責任感、使命感。座談會中,于愛梅老師提及到紅嫂的釋義,在人民戰爭中,420萬沂蒙人民不畏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120萬沂蒙兒女擁軍支前,20萬人參軍參戰,10萬將士血灑疆場,涌現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和一個偉大的女性群體——沂蒙紅嫂。隨后,于愛梅老師詳細講述了有關沂蒙紅嫂王換于的事跡,仿佛再現了王換于冒著生命危險創辦戰時托兒所、保存《山東省聯合大會會刊》、救助八路軍戰士等感人事跡。1939年秋到1942年年底三年多時間里,王換于和她的兒媳張淑貞撫養了30多名革命后代和8名烈士遺孤,其中包括羅榮桓、徐向前等將帥的子女。當時物資十分匱乏,她們就把自家剛出生的孩子放到一邊吃糊糊湯,把奶水喂給年齡小、體質差的托兒所孩子。40多個孩子健康成長,而王換于自己的4個孫子,卻均因營養不良不幸夭折。霎時間,座談會現場的每個人都紅起了眼眶,思緒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我一來到這里就想起了革命戰爭年代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2013年11月25日,踏上山東臨沂這片曾飽受戰火的土地,習近平總書記感慨萬千,“在沂蒙這片紅色土地上,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親、沂蒙紅嫂的事跡十分感人。”就在今天,“青燦”社會實踐服務隊的隊員們跟隨總書記的“紅色足跡”感受的沂蒙精神。“青燦”隊員們紛紛表示將沂蒙精神所蘊含的崇高的政治信仰、濃厚的愛國主義理想、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不斷繼承與發揚!

在當今時代,吾輩應當傳承民族精神血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而生生不息;應當銘記黨史浩瀚星辰,讓紅色精神穿越時空而光芒長存。“青燦”服務隊的隊員們在傾聽中學習革命前輩的奉獻精神和豐功偉績,緬懷他們的精神風范和人格魅力。“青燦”服務隊為黨史精神續力起航,為紅色文化傳播奉獻青春力量,做新時代紅色精神“學習者”、“接力者”、“踐行者”!
學生感悟:
“蒙山高,沂水長,好紅嫂,永難忘。”此次三下鄉能夠作為“青燦”社會實踐服務隊的隊員來到臨沂市沂南縣,有幸聆聽于愛梅老師給我們講述紅嫂精神。通過學習我們知道,革命戰爭時期的沂蒙老區,鄉鄉有紅嫂,她們無私地創辦戰時托兒所,養育革命后代……作為新時代新青年,我們要深入學習黨的歷史,明確初心使命,傳承紅嫂精神,力行實踐,盡微薄之力,讓紅嫂精神代代相傳。
—2019級食品營養與檢測3班孫雨
聽完于愛梅奶奶的座談會,自身深受啟發。用乳汁救治傷員戰士的沂蒙紅嫂明德英;撫育40多個將帥子女和烈士遺孤、自己孫子卻餓死4個的“沂蒙母親”王換于;組織鄉親們烙煎餅、送彈藥、救傷員的“沂蒙六姐妹”;帶領姐妹跳進冰涼的河水中扛門板、架“人橋”的婦救會會長李桂芳……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她們雖是普普通通、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卻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黨、對人民軍隊的熱愛,書寫了忠誠堅韌、勤勞勇敢、無私奉獻的紅嫂精神。聽完于愛梅奶奶的座談會,讓我重新定義了“沂蒙精神”。
——2019級園林班王寒冰
沂蒙地區,山清水秀,生機勃勃,也是一片紅色的熱土。近日有幸作為生命科學學院“青燦”社會實踐服務隊的一員在沂蒙紅嫂的故鄉傾聽“沂蒙母親”王換于的孫女于愛梅老師的動情講解,感受頗深。于愛梅老師用著沂蒙的質樸方言為我們講述著那段充滿真情與磨難的抗戰歲月。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令我眼眶微紅,幾度哽咽。“最后一口糧,做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這是沂蒙人民擁黨愛黨的真實寫照。于愛梅老師在座談會上多次強調:“今日之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現在美好的生活。”座談會后,受益匪淺,我認為我們青年大學生要堅定理想信念,學習革命先烈無私的奉獻精神,無懼困難挫折。學習沂蒙紅嫂們自強不息,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堅決擁黨護黨,做沂蒙精神的接班人。
——2020級食品營養與檢測三班王貝婷
“沂蒙母親”王換于的孫女于愛梅老師,退休后依然積極參加沂蒙精神的講解工作和擁軍優屬活動,發起成立沂蒙精神傳承促進會。7月26日,天下著大雨,于奶奶仍然冒雨來到了德勝社區為我們講述“沂蒙母親”王換于的故事以及沂蒙紅嫂精神。于奶奶多次提到要懂得感恩現在美好生活,感恩黨和國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真正的實干家、踐行者。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并且堅持不懈的把沂蒙精神繼承發揚!
——2020級生物科學(師范類)二班張筱晗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正值建黨一百周年之際,有幸在沂蒙這片熱土上聆聽了來自“沂蒙母親”王換于的孫女、“沂蒙新紅嫂”于愛梅老師的講座,于愛梅老師用最質樸的語言講述著最刻骨銘心的故事。一字一句感人肺腑,一樁樁一件件的擁軍事跡,讓人不禁回想起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沂蒙紅嫂”所面對的艱難困苦。通過那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我深刻認識到了革命先輩們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勝利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無私奉獻精神。身為新時代青年應做紅色精神、沂蒙精神的學習者、發揚者、實踐者。
——2020級食品營養與檢測二班王宇

撰稿:王宇 王寒冰
供稿審核:張宏熙
攝影:王寒冰
審核:朱廣偉
終審:姜東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