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校友風采 >> 校友寄語 >> 正文
讓夢想照進現實——11級生科2班顧宇翔服務西部經驗交流材料
顧宇翔,生命科學學院11級生物科學2班學生,曾任院學生會紀檢安全部部長。15年7月,作為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團委,現在淄博第十七中學任教。印象里總是人稱“老顧”的他,上學時真的算不上是個努力的人,按照他的話說,“考研最終也沒成功,畢業后在就業的同學里也不是出類拔萃的”。現在我還記得他第一次找我談想報名西部計劃的語氣,和在畢業典禮上上臺領獎的時候相比,也許我也能體會到他從迷茫到堅定的轉變吧。在高原的經歷給了他別人沒有決絕——面對夢想的時候,邁出的每一步都是有價值的。我不知道老顧是不是足夠幸運——能夠在很短的時間找到自己的方向,并朝著目標前進——有時候,幸運也只會找到有準備的人吧。
——————編輯按語

剛接到幟哥的電話時,還以為是我這邊又需要辦理某些檔案資料,不由得心里一顫,因為特殊的經歷,導致自己的檔案有些特殊情況。但得知是讓我寫交流材料時,心中不免有些愧疚,畢竟在學校里我不是那種特別努力的人,考研最終也沒成功,畢業后在就業的同學里也不是出類拔萃的。但在某些問題上,我自認為還是有些發言權的,比如我要提到的:夢想、青春和現實。
所謂我的特殊經歷,其實就是一年西部計劃的經歷。我是從2015年7月24日開始踏上西部計劃之旅的。
懷一腔熱血西部逐夢
還記得我們在畢業聚會上相擁而泣,還記得我們在大學門口依依不舍,還記得父母雙親那盼兒早早歸來的雙眸,還記得"好男兒志在四方"的滿腔熱血,還記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言壯語,如今學校里天真爛漫的日子只能留在記憶的最深處,父母的掛念也只好默默地埋在心底,都在現實的不斷磨礪中慢慢沉淀,留下的是對環境的適應、對工作的努力、對人生的思考。
細細品味在西部一年的酸甜苦辣,感覺每一種滋味都意猶未盡,都是我人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時光的流逝讓人措不及防,更沒有閑暇追憶,而所有的經歷,都成為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養分,使我在選擇的這條道路上,無怨無悔、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作為一個大學畢業生,一個接受教育從業資格的“新教師”,內心深處有一個夢想,炙熱而迫切,那就是:趁著青春年少,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為偏遠地區的孩子們,做一點點實事。
報名后,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把即將要去的青海最惡劣的環境臆想了很多遍,想象著在沒有水、沒有電、沒有網絡和手機信號的牧區,自己要怎樣應對。
臨行前,我的背包里裝滿了各種御寒、防潮濕的物品。就這樣,跟一幫同樣懷揣夢想的同學們,帶著滿腔豪情壯志,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青海德令哈市。
初來乍到,生活的不便早有預案,倒也能夠隨遇而安。在不懂當地的語言,不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沒有一個親人朋友的幾千里之外的荒原上,一切都需要從頭做起。
雖然在之前也對青海德令哈市的情況聽別人介紹過,在家里我還找了大量關于德令哈市的介紹。后來,在西寧又進行了崗前培訓,讓我對基層工作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也早就有了從容面對困難的心態和能力。但是對于具體的困難和隨時可以發生的問題的考慮,不得不承認,我還停留在很膚淺的認識層面上。
真正工作后才知道,我們走上社會所要面對的人和事,包羅萬象、錯綜復雜,需要有良好的心態和素養,需要實干的精神和極強的責任感才能逐步適應。
初識德令哈開啟人生
我們2015年7月24日從濟南出發,26日到達了青海西寧。稍作休整,在青海省黨校接受了為期三天的培訓后,又匆匆踏上行程。當月29日,我跟十二個志同道合的同學,又坐了5個小時的火車,深夜到達了服務地——海西州德令哈市。
在到達之前,德令哈對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當然,那時候我也沒有讀過海子的那首在圈內膾炙人口的詩歌《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這個有情可原,因為我也不是詩歌界的人。
德令哈盤踞在祁連山地和柴達木盆地的邊緣,海拔2980米,周邊是一望無際的荒原。即使它是海西州的州政府所在地,也不過步行一個小時的范圍。應該說到達德令哈之后,我還有很驚詫的。德令哈是一個小但居住環境很不錯的小城,除了因為海拔高,行動與呼吸略有不適外,德令哈和家鄉所在的城市差不多,超市、農貿市場、飯店俱全,生活上并沒有什么特別的不便之處。
只是在心底深處,有一絲絲失望和不甘。說好的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支教呢?說好的逐夢荒原呢?
所有的遺憾不過是內心情緒的微微起伏波動,作為西部計劃的志愿者,省團委安排的任何工作,都必須不走樣地嚴格執行。這是底線,更是基本準則。
為了盡快適應工作要求,我一下班就走在德令哈的大街上,空氣稀薄的情況下,腳步緩慢,呼呼直喘。但是這并不能夠阻止我探尋的腳步。這是一座溫情的小城,走在大街上,完全沒有置身異域的感覺。一路走著,甚至還有一絲竊喜,這不是每一個心懷夢想的青年,最瀟灑最浪漫的人生嗎?
獨自一人,走在幾千里之外的街道上,看著來來往往、完全陌生的人群,聽著周圍鼎沸的人聲,享受著那純凈的藍天,還有那有些刺眼明媚的陽光,一種豪邁感悠然而生。
從小處著手踏實做事
我被安排在德令哈市團委工作。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的新人,對團委的工作和業務一無所知,所以一切都要從最基本的做起。
每天早起,積極打掃辦公室衛生、打水、擦桌子,這不僅可以為單位其他同事營造一個舒適的辦公環境,也使我這個剛畢業的學生把自己浮躁的心安靜下來,變的更加踏實和穩重。同時,在工作中多聽、多問、多學習、少說多干,慢慢熟悉了接打電話禮儀,收發公文等日常基本工作。
在團市委,我主要負責團務工作。簡單介紹其中之一,在中央、省、州團委下發的"關于全面加強農村青年之家、社區青年志愿者工作站建設的通知"相關文件要求下,我要協助團市委開展村級團組織"青年之家"及社區"青年志愿者工作站"建設。接下來,我要把文件要求細分,然后制定實施方案,下發各鄉鎮團委并一周二至三次跟蹤、監督實施進度和落實情況。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我每天要撥打電話、溝通協調三個小時以上;不定期召開協調會十余次。兩個月后。完成第一批12個"青年之家"、"青年志愿者工作站"示范點建設工作,并于兩個半月后組織召開德令哈市"青年之家"、"青年志愿者工作站"工作現場會,督促在12月底之前完成下屬三個鄉鎮、兩個街道的"青年之家"、"青年志愿者工作站"建設完成,在落實“黨建帶團建”工作要求和加強基層團組織活力的建設的同時,也帶動起當地68個新的團員青年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來。
這樣具體而細致的工作,只是我服務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各種繁雜、各種更為細致工作。
工作之余,我們也積極參加當地各種特色的主題活動,如那達慕大會、摩托車拉力賽、乃至于世界級的格斗比賽等,都有我們志愿者服務的身影。青海湖、情人湖、以及那邊常見的荒漠景觀等,都留下了我們服務的足跡。服務的時光是繁忙而充實的,最重要的是:自己服務西部,內心始終是快樂的。
青春不言悔不忘初心
我時刻記得曾經看過的這樣一句話:“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用生命的七十分之一,營造一個生命的奇跡。”
在這些志愿者的日子里,我的人生閱歷豐富了不少,能力也提高了許多。有人說"做基層工作是一碗良心飯,做好做壞全在你自己心里掂量",這句話我非常認同。我們可以平平淡淡地過完這一輩子,也可以努力地為百姓謀取利益和幸福,哪怕一生也只做了一件實事,老百姓也會記你一輩子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和知識青年投入到基層的建設當中,這是令人欣慰和值得高興的事情。在青春歲月里,既要做一些值得驕傲的事情,更要去經受生活和社會的洗禮。每一個青年人,都需要一些磨礪和錘煉,才能夠成長起來。正是因為有了磨礪,我們的人生才變得豐富多彩;也正是因為磨礪,我們抒寫下了生命中最絢爛的一頁。某一刻,回首時,才發現自己的生命正是因為有了磨礪,越發值得回味,因為挫折和苦難是生命歷程中,最最的寶貴財富。
2016年的秋天,我結束了為期一年“轟轟烈烈”的西部志愿服務,回到了家鄉,做了一名高中生物老師。這一次,又圓了我作為師范畢業生最初的夢想: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教書育人。
現在,我已在高中班主任的崗位上工作了大半年,將在服務西部時所養成的干練作風帶到如今的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中,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無須豪言壯語,在前行的旅途上,我只想說:讓夢想照進現實,不負青春!
